公共出借權

IMG_3200.JPG - 20180803_荷蘭_馬斯垂克

媽媽一直以來的閱讀模式:向圖書館借書,閱畢實在愛不忍釋才購入,
與其說為了珍藏或重讀,更重要的是對作者及出版社聊表心意的行動支持。
但屋子住了十五年,空間有限真的不能再買書了,
身為大台北地區(全台?!)最後一個無 line,從沒讀過電子書、始終傾心紙本書。
於是,借書照借、買書漸減,
但心裡總是擔心這樣循環下去,作者和出版社靠甚麼維生,

甫閱讀【2019各大書店通路與暢銷榜觀察】提及:
《由於書市不振,通路的折扣經常性地退到77折、
甚至75折,出版社為了維持成本…..
長期人力不足、低薪高工時的環境,難以進行常態性人才培育,
新進編輯可能待不了多久就打退堂鼓,……資深編輯忙著算損益、開會、趕書⋯⋯
長期下來導致工作品質下滑,最直接的反應就是近年出版品的錯別字大幅增加。》
沒錯,錯別字多到讓人無奈。
媽媽非常欣喜跨入2020年有項新政策:【公共出借權】,
每出借一本書補償3元,其中7成分給創作者,3成分給出版社。
儘管補償微薄、儘管初期僅僅適用於兩所國立圖書館,
但相信有朝一日可以推行至全台公共圖書館,
並編列更多預算讓作者及出版社受惠。

上 / 下一篇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