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餐桌上★★★★

我對美食的慾望不高,但我對饗宴的歷史、飲食的發展以及人類攝食心理與行為,挺感興趣的。

本書是作者遊學旅居巴黎的自傳式美食軼事,

除了對美食的獨到見解深得我心之外,其幽默嘲諷而非惡意攻訐的筆觸,饒富閱讀樂趣。

【我經常獨來獨往,卻鮮少感到寂寞。】

 

A.J.Liebling(作者)對「米其林指南」嗤之以鼻……因為它象徵汽車時代的來臨……

汽車旅遊的快速與便捷,意味著餐廳的顧客群不再只是內行的商務旅客,

從此他們只需要迎合終其一生登門造訪一次,或很久以後才會再度光臨的消費者口味。

結果是,這些餐廳不再翻新菜單,也不再自我鞭策提供完美的服務、烹調時令佳餚或推陳出新。

於是,客人來來去去,就像你會在擦鞋店遇到的客人一樣,導致烹飪藝術每況愈下。

汽車輪胎製造公司出版的《米其林指南》變成上哪家餐廳的仲裁者,這是藝術依附商業而生存的悲哀例子。】

 

【窮途潦倒的人自然較富比王侯的人無緣自修美食課,對窮人而言,吃只是生存之道,別無選擇。

但青少年時期即坐擁財富的人,幾乎註定成為門外漢食客,因為百萬富翁不需要多嘗試多歷練,

他終究會成為出入那些價格昂貴、品質偶爾不錯、只有幾道昂貴傳統名菜餐廳的忠實顧客。

錢夠吃就好,預算有限、美味無限。】

 

【一個人能為某件事忍受多少不愉快,取決於這件事對他而言有多值得】

 

【最好的料理來自小餐廳、地方菜】

 

【打從我認識《法國美食傳》作者魯特起,我們的對話總是繞著我們吃過的或是即將要吃的或是希望能吃到的食物打轉】

 

【觀察每張餐桌的男女客人後,確信這是家好餐廳。

大多數的男客不吝展現他們龐大的肚子,他們一邊吃一邊困難地把它平衡在膝蓋上,

他們每咬一口,贅肉就大方地起伏搖動;而女客人的外型則有如細頸大罈或醒酒瓶。】

 

【馬亞布歐廚藝過人,但賭馬輸了錢,所以沒錢裝飾餐廳……

1939年戰爭期間我回到巴黎,我沿著聖安娜接找了兩次,卻並沒有馬亞布歐餐廳。隆夏賽馬場的馬把它給吃了。】

上 / 下一篇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