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中調停
B 只大悅悅一個月,
同齡的孩子卻有家庭教育、生活環境或個性使然導致的發展差異,
上次住宿兩日,我們發現B會打悅悅,
B的奶奶聞言後的反應是:「哪個小孩不會打人?」
B’s Dad:「家悅就不會!」
奶奶:「那是他家沒有小孩讓他打!」
所以當我面對B時,只會教導悅悅如何保護自己、躲開拳頭;
兩個小孩搶同一個玩具時,
我會以「我們來看阿姨從英國買回來送你的故事書」
或其他悅悅感興趣的遊戲玩具來轉移悅悅的注意力,
至於「B難得來我們家,先給B玩」這類的說辭已經無法讓有主權意識的悅悅接受了!
或許我是個事不關己的阿姨,
認為管教孩子是父母、或每天生活在一起的例如B’s爺爺奶奶的責任,
每個成人標準不一,不被阿姨見容的行為或許是其他人所允許的,
這樣會造成孩子的混淆。俗諺「打狗也要看主人」,
確實有些父母不贊同別人干涉自己對孩子的管教。
媽媽只能跟悅悅說:「你相信媽媽,等弟弟出來以後,媽媽絕對不會叫你什麼都讓弟弟!」
這當然又牽扯到父母對每個孩子的公平性對孩子造成的日後影響的重大議題,媽媽嚴陣以待!
令人不解的是,
B回家後、悅悅想到會跟大人說:「B都打家悅,家悅好難過喔!」
但當B來時,悅悅又會熱情地擁抱親吻B;
媽媽不希望這是雙魚的兩面,而希望悅悅只記得人家的好,人家的壞不須耿耿於懷。
如果要跟兩歲的孩子解釋「施比受有福」,
那悅悅三歲時看到餐桌上的魚肉可能會說:「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