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克林有棵樹★★★★☆

從序得知此書於1943年首版,

將近70年後的今日,我在台灣讀著法蘭西在布魯克林的故事,

感動不因時空隔閡而有稍減,因為成長歷程的酸甜苦辣,嘗過的都知道滋味。

我在家悅的打擊教室外讀到法蘭西的爸爸帶她們去海邊那段,笑到停不下來;

也在捷運上看到法蘭西的爸爸因為酗酒(法蘭西和媽媽的共識是不說爸爸醉了、要說爸爸病了)

最後年紀輕輕死在街頭的幾個片段也淚眼盈盈。

我喜歡書中那種再窮再苦再難堪也動搖不了的家庭凝聚力,

這凝聚力來自「活著、奮鬥著、愛著我們的生活、愛著生活饋贈的一切悲歡,那就是一種實現。


這幾個孩子一個拿球棒,一個拿棒球,第三個什麼都沒有拿,不過倒是穿了條棒球褲。


他們深深吸進一口牛頓溪傳來的氣味……「我敢說這是世界上最臭的味道」……

她很驕傲這種氣味,聞到這味道她就知道附近有河。

別看河髒,可是也一樣流注大海的。

對她來說,這種刺鼻的氣味代表了遠航的船隻和遠方的冒險。


(爸爸的喪禮結束那晚)孩子們要上床前,凱蒂做了個很不尋常的舉動。

之所以說不尋常,是因為她素來不是感情外露的人,

但這天晚上她卻把孩子一個個抱到懷裡,吻著他們的臉,向他們道晚安。

「從現在開始,」她說,「我不只是你們的媽媽,也是你們的爸爸。」


她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生活在他人眼中或許顯得很噁心。

她也在想,日後長大成人,她會不會以自己的背景為恥?她會不會以自己的親人為恥?

會不會以自己英俊、快樂、善良、善解人意的爸爸為恥?會不會以勇敢、直爽的媽媽為恥?……

要是受了教育,便會以自己的背景為恥,那麼不受教育也罷。


法蘭西不喜歡佳恩達小姐,卻也覺得她可憐。這個世界上,加恩達唯一能肯定的東西就是她一定是對的。


Emile Zola:「所謂充實的生活,便是『養個孩子、栽棵樹、寫本書』」……

書是一種象徵,指的是任何具有建設性的誠實工作

上 / 下一篇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