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建築的靈光★★★★★
我一直不知道為什麼,建築如此龐大、堅硬,
卻總能給我許多細膩的感受:柔美、溫暖、安全、美麗……
當然也有一些建築讓我感覺醜陋、可怕、怪異、冷酷。
於是,我深深著迷於「建築語彙」,
我想知道建築師如何透過建築表達其內在想法,而這表達能否引我共鳴。
過去閱讀的,多為台灣、日本的建築,
好比知道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香港中銀大廈、法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出自貝聿銘;
以及宜蘭到處都是黃聲遠;好比安藤忠雄、伊東豐雄、妹島和世……
「當代建築的靈光」帶我認識世界各地,從當代建築「總論」說起,
再分析不同建築風格與個別建築師及其代表作,大大滿足我對這領域的求知若渴。
當我愈讀愈沉溺,最後一篇再來個當頭震撼:日裔美籍建築師山崎實設計的紐約雙子星世貿大樓,
1973年啟用正是我出生那年,當時全球最高且為紐約地標的宏偉建築,壽命卻比我短。
然後我想著:什麼才能永垂不朽?!
作者吉耶‧德布赫Gilles de Bure序文: 『十歲那年,偶爾晃到巴黎弗日廣場,
當時是1950年代初,地上鋪著鵝卵石、車痕斑斑、龜裂處處,一副快倒塌的模樣,
卻一見鍾情、癡迷著魔、無法克制,當時根本不知道有「建築」這個字詞的存在。』
這背景同樣令我讚歎。十歲就堅定了自己一生的志業,
從事新聞工作者並專業於建築,出版幾本建築著作,
我只讀過這本,已經對其文字、分析,大大臣服!
「限制之所以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為了被超越」/Georges Bataille
1887年,為巴黎世界博覽會興建的艾菲爾鐵塔落成。
一群藝術家隨即在2月14日的《時代報》(Le Temps)上刊登一篇宣言,
連署者包括作家小仲馬(Alexandre Dumas fils)、巴黎歌劇院建築師夏勒.加尼葉(Charles Garnier),
以及詩人方斯瓦.古比(Francois Coppee)、勒孔特.德.李斯勒(Leconte deLisle)
和蘇利.普呂多姆(Sully Prudhomme)。宣言中大聲怒吼:
「我們這些熱愛巴黎純潔之美的作家、畫家、雕刻家、建築師,聚集在此,
竭盡一切力量,以法國品味之名,以面臨威脅 的法國藝術和歷史之名,
抗議艾菲爾鐵塔這個毫無意義的醜陋怪獸,矗立在我們首都的正中心。」
這份文件也被稱為《莫泊桑宣言》(Maupassant Manifesto),
因為連署者之一的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對艾菲爾鐵塔尤其惱火,
他經常在鐵塔上用餐,「因為那是唯一看不到它的地方」。
另一位作家里昂.布洛瓦(Leon Bloy),則是把艾菲爾鐵塔稱為「悲慘的街燈柱」。
不過到了今天,艾菲爾鐵塔已成為巴黎的標誌,每年吸引將近七百萬人付錢上去參觀,
也就是說,它是全世 界同類建築中造訪人數最多的一個。
「這些大樓是這麼抽象深奧,這麼教人頭暈目眩,它們的尺度和這座城市毫無關聯。
我們再也說不清,四百公尺、六百公尺或八百公尺到底有何差別。
一旦超過某個高度,它們對環境的衝擊就都一樣,比來比去只是讓人噁心罷了,
可是這裡的天際線看起來有真的很不一樣,,,,,,我們是從整體角度去感受它們,
把它當成一個充滿活力的組件,象徵著曼哈頓的壯麗宏偉」
法國第一位普立茲克獎得主波宗巴克評論紐約世貿大樓……
*瑞士再保大樓@英國倫敦、香港匯豐銀行、北京機場皆出自諾曼‧福斯特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