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數的孤獨★★★★★



五顆星的高評價顯示此書深得我心,
童年經驗對人格養成的影響是故事的起始,
而結局
……我很喜歡。

文末附有彭樹君寫的推薦序(或因序涉及部分劇情,擺在最後?!)
他以一種輕描淡寫的寫實手法,精準地呈現了男女主角兩人的內心戲,
讓讀者隨著他們各自的情緒千迴百轉,不斷堆疊,
然後在結尾急拉直上又急轉直下,令人讀來如坐雲霄飛車般全神貫注不能呼吸
,最後的落筆輕輕停止,又令人久久無法回過神來。
然而這個結局好似只是一個暫停而已,餘味無窮,
暗示著後面還有其他可能,等待著故事繼續。』
這序寫得非常精準,我就直接摘錄!

同樣的,好看的不只是故事情節,還要有美麗文采。
有些形容生動貼切,例如:
他們的愛來得快速又濃烈,完全拋去那件用來隱藏自己、無用又痛苦的外衣,
就好像下了好幾天的傾盆大雨之後,第一個撥雲見月的夜晚

她很確定,對他而言,沒有任何東西是重要的。她的胃像個被風颳著跑的塑膠袋一樣翻騰著

做選擇只需短短的幾秒鐘,其餘的時間就是在為那個決定付出代價

主角馬提亞是個數學天才,面對生活細節常以數學邏輯思考,
反而讓我驚豔數學的活躍、不像以前讀書時只覺得數學的死氣沉沉。例如:
馬提亞坐在大門前的階梯上,背對著大門。
他仔細觀察那做小小的花園,沿著小徑兩旁伸展的矮樹籬幾乎完全對稱,
它們所形成的波浪狀,若以數學的幾何術語來解釋,剛好在中央週期的地方被一條正弦曲線截斷。

又例如一段在文中有其特殊意義的日出描述,文字讓畫面栩栩如生:
一道太陽的光芒早已從海平面露了出來。
馬提亞試著記起那種被一條圓弧與一條直線切過所形成的平面形狀在幾何學上的專有名稱,卻一時想不起來。
太陽移動得似乎比白天還要快,幾乎可以感覺到它的速度,彷彿非常急著從地平線跳出來似的。
掠過海平面上的光線,呈現出紅、橘和黃色……
最後,那個紅色的大圓球終於脫離海平面,好像一顆燦爛的泡泡。
有一瞬間,馬提亞想到了恆星與行星的運轉,
例如太陽在晚上沉落在他背後,白天又在他面前升起;
每天它都水面上起起落落,不論他是否站在那裡觀看。
這只不過是一種力學,能量的保存與角動量,互相平衡的力量,向心力與離心力的拉扯。
這只不過是一種軌道運行,不可能是其他的道理。
慢慢地,那些色調變淡了,清晨的淺藍開始從原先那些顏色的底部散發出來,
起初擴散到海面,接著染滿整片天空。

很幸運地,可以從網路摘錄這段全書的精髓,也就是書名的源由:
質數只能被一和本身整除。
它們在自然數的無盡序列中,乖乖地待在自己的位置上,
跟其他數字一樣擠在另外兩個數字之間,但彼此的距離又比其他數字更遠一步。
 這些懸疑又孤獨的數字,讓馬提亞覺得非常神奇。
有時候他認為它們是被錯置在那個序列當中,就像被困在一條項鍊中的小珍珠;
有些時候,他則懷疑這些質數其實也很希望跟其他數字一樣,當個普通的數字,
但卻由於某種原因,它們沒有這個能力。
第二種想法經常會在夜晚浮現,
當他的內心太軟弱而無法對自己說謊時,這種想法就會混亂地穿插在睡前的胡思亂想之間。

在大學的第一年,馬提亞發現在質數當中還有一些更特別的數字,數學家稱之為「孿生質數」。
它們 是一對彼此非常接近的質數,幾乎是緊緊相鄰,
但它們之間總是會存在著一個偶數,讓它們無法真正地碰在一起,
例如十一和十三、十七和十九、四十一和四十三這 些數字。
如果有耐性地一直數下去,將會發現這種孿生質數變得越來越少見,
越來越常碰到的是孤立的質數,迷失在全是由數字所組成的安靜、整齊的空間裡。
接著你會很痛苦地意識到,孿生質數一直要等到意外事件發生的時候才會碰在一起,
而他們真正的宿命是註定一輩子孤獨。
然後,當你正準備要放棄、不想再繼續算下去 的時候,卻又碰上了另外一對孿生質數,它們緊緊地抓住對方。
於是在數學家之間有一種共同的信念,就是盡量地往前數,總是會遇上另外一對孿生質數,
雖然沒有人知道它們何時會出現,但一定會碰到的。

馬提亞認為他和艾莉契就是如此,他們就是一對「孿生質數」,
既孤獨又迷惘,彼此非常接近,卻又不夠近到能夠真正地碰觸到對方。
他不曾對她說過這件事。
當他想像對她告白這些事情時,他手上一層薄薄的汗水就會完全蒸發,
接著就會有整整十分鐘的時間,他無法去碰觸任何東西。

上 / 下一篇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