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的悲鳴★★★★
有些書讀來心情不會是愉悅的,
只是作者獲得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想必有其時代意義,
圖書室拍賣時不獲他人青睞就成了我的囊中之物。
事件發生在1986年4月26日,那個慣於掩蓋事實、封鎖消息的前蘇聯時期,
作者歷時三年走訪,試圖將受害人的”感受”公諸於世,
喪親之痛、被驅離家園的失根絕望,
以及高官權貴紛紛走避,卻視人民性命如敝屣地無情踐踏。
台灣近年反核聲浪高漲,新政府承諾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
車諾比和福島核災正是血淚斑斑的前車之鑑,
只要上網一查,無數相片怵目驚心地記錄歷史。
「在醫院的最後兩天,我抬起他的手臂,感覺骨頭晃來晃去的,彷彿和身體分離,
他的肺和肝的碎片都從嘴裡跑出來…..」特別委員會不會交出我丈夫的遺體,
因為遺體有強烈輻射,必須用特別的方式—密封的鋅製棺材,上面蓋水泥磚—安葬在莫斯科公墓。
「他的淋巴結腫的像雞蛋一樣大,
一個醫生看到他之後對著另一個醫生說:『又來了一個車諾比人。』
他們切除他的甲狀腺和喉頭,用一些管子代替…..
他的循環系統受到影響,鼻子開始歪向一邊,變成之前的三倍大,
然後一隻眼睛再也睜不開,他完全的啞了……
他的身上長出黑色的東西,他的下巴移位了,脖子不見了,舌頭卻跑了出來,
他的血管開始破裂流血,整個枕頭都是血,我會從浴室拿臉盆過來,
血流入盆中,像是接牛奶的桶子一般,這個聲音聽起來很祥和,好像來到農村…..
兩個太平間的看謢人員說:「我們甚麼都看過,被壓扁的人、支離破碎的人,
還有燒焦的小孩屍體。但是都比不上這個。車諾比人的死狀是最恐怖的。」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