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番公的故事★★★★☆


家頤一看這醒目封面:「她是陳菊嗎?」

讀「逛書架」時,最後提問「如果流落荒島,帶哪本書作伴?」耿一偉的答案令我玩味。

「曾經獨自在歐洲旅行,身上只帶了這本書……把這本書看到都會背了……」↓


收錄黃春明寫於1962-1968的短篇小說集,包括看海的日子、兒子的大玩偶,

說是耳熟能詳,於我卻已經是遙遠過去的閱讀記憶了,衝著耿一偉對這書的推崇,一字一句仔細重讀,明白了所謂的耐人咀嚼!

爸爸看到媽媽正在讀青番公的故事,這醒目封面讓爸爸想起曾經擁有這本書,

回公婆家順便翻找真有此書,翻開內頁看見題字:「這竟然是我高中國文老師送的?!」


高中國文老師贈書這榮耀竟然忘的一乾二淨。媽媽反問:「你讀過嗎?」當然沒有。

如果老師當時送的是「史記」,或許爸爸已經滾瓜爛熟了,

爸爸對文學沒有興趣、沒有感受力,青番公再耐人咀嚼也束之高閣;

而媽媽看得書也有明顯的個人偏好與類別區隔。

把這道理用在孩子教育上,媽媽覺得:引領孩子發掘泛領域的興趣,其重要性,不亞於培養閱讀習慣……

上 / 下一篇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