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真相★★★★☆


1993
年 楊 馬泰爾(Yann Martel)三十歲時在文壇初試啼聲的「首演」,
Life of PI
還在八年後才完成。
全書集結四篇小說,
【赫爾辛基】講述作者陪伴一名愛滋青年在病榻上度過療程,
想出合力編寫故事的點子,動腦筋、殺時間,
每天從
20世紀歷史中選擇當年度最具代表性的一則當作故事架構,例如:
一九
0三年萊特兄弟在北卡羅萊納州試飛、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一九二一年胰島素的發現在治療糖尿病上展現驚人的成效
一九二八年全世界第一次看到有聲卡通,迪士尼製作的汽船威利,由米老鼠主演
一九三七年日本侵華展開南京大屠殺
一九四五年日本廣島成為全世界第一個遭原子彈攻擊的城市
一九五五年詹姆士狄恩死於車禍……. 
讀著讀著,我領悟了:
當治療有效、燃起恢復健康的希望時,或當病情每況愈下、形容枯槁時,左右著當事人的取捨。
其實在我們日復一日的生活中,喜怒哀樂總會影響我們看待事件的角度、態度及解讀方式。

【不和諧小提琴】一個人的價值來自於被需要、被肯定;
【死亡的方式】從最後一頓晚餐到執行絞刑處決這期間短短幾個小時,卻因人而有多種截然不同的行為反應。
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同樣的始終,卻有迥異的人生。
【永生鏡子】則讓我省思看待老人家的惜物念舊時,應更寬容、更同理。

Life of Pi 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故事,早在Yann Martel投身寫作之時,就篤定:
故事的基礎是感情,哪種感情不是重點;愛、妒忌、無動於衷,
只要能以一種讓人信得過的方式表達,故事就會活起來。
但故事要在記憶裡不褪色,還必須刺激心智。知識在感情裡扎根,感情靠知識建構……

所以,他的故事總是那麼情感深刻、觸動人心。

而當作者在渾沌青春不知人生方向時,憑著
我們都很年輕,年輕可以很極端。我們還沒有被習慣與傳統束縛,只要我們高興,隨時可以重來
的勇敢嘗試,才有這些故事的誕生。

上 / 下一篇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