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慰藉★★★★★
我沒有皈依、也沒有受洗,
或許是因為我的人生尚未遭逢鉅變或徬徨迷惘到需要寄託神的指引與慰助,
也或許是我更享受在不同宗教間游移、純粹欣賞宗教之美的自在吧!
儘管我輕視頂著虔誠教徒的光環卻無法內化良善、慈悲,進而外顯自律、大愛的行徑,
但撇開這種個別因素,
每一、兩個月我們會帶孩子到(家附近的)接雲寺和行天宮拜拜,
似乎祈求平安就能獲取心靈平靜。
我喜歡西敏寺、聖母院和聖心堂,
就連基國派老教堂(桃園三民)、關西天主堂、萬金聖母聖殿(屏東萬巒)……
也都留下走訪的印記。
如果巧遇法會或彌撒,
齊聲誦經或唱聖詩總能讓我感受到周圍的祥和、緩慢與專注。
「宗教的慰藉」具像了我的感受,
也讓我可以繼續不皈依、不受洗,
而更懂得欣賞宗教的深度之美、學習宗教的深度智慧。
節錄一段讓我噗哧笑岀,Alain de Botton一貫的幽默:
「學院的拘謹作風能夠達到什麼目的?
如果有一百多名學生在教師的每一句話之後都忘我地高聲贊同,
蒙田散文中的意義將顯得多麼廣闊……
(人文學科的教師)唯有接受(美國非裔五旬節派牧師)的訓練之後,
才能擺脫矜持,發揮熱情講解濟慈的詩作或亞當‧斯密的思想,
也不再拘泥於表面上的禮儀,而能夠對台下那些昏昏欲睡的學生高呼道:
「你們聽到了嗎?我問你們聽到了嗎?」
也唯有如此,熱淚盈眶的學生才會雙膝跪地,
讓世界上若干最重要的思想進入腦中,促成她們脫胎換骨的轉變。」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