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取英文名字?
Zoe是我自己選的,不同於張惠茹是父母取的。
當初選擇zoe,原因有三,
一、其因近「茹」,惠茹再怎麼菜市仔名,終究是我。
二、其義「生命」,即使本身對生命沒什麼貢獻,但我知道自己對生命有特別的感受能力。
昨天幾個媽媽午餐時聊到懷孕生子,我回想自己在懷孕時是多麼期待與驚喜生命的創造,
在分娩時只想著「孩子,我們要見面了!」似乎陣痛也不那麼難捱了,
即便是嫩芽新葉花開花謝,我總能在其間感受生命隨著季節遞嬗的美麗變化。
三、個人偏好精簡,3個字母就能組成一個名字,
就不考慮像Stephanie或Jacqueline這麼繁複華麗的了。
也就是說,選一個英文名字,反映了你的人格特質與特殊偏好、
對自己的期許、對偶像的崇拜、潛意識形態、或其他。
如果你的英文名字也是自己選的,就算說不出為什麼,至少也是洋洋灑灑幾百個名字裡最得你意的,
就像茫茫人海中你選擇了另一半,喜歡還需要理由嗎?
若是父母或師長幫你選的,也是你願意接受的,叫習慣了、沒特別感覺好或不好……不過就是個呼喚的發音。
堅持以中文名行遍天下的,我個人反而覺得本位主義。
你也必須承認外國人看不懂中文,於是護照上得以ChangHui Ju示人,
但若沒辦護照,我還拼不出家悅的悅是Yueh。
如果有一天各網址或郵址改為:(例)張惠茹.哈沒有.康姆.踢打不溜,或許中文名通行無阻。
但就現況而言,要我記下chiung hsuan(瓊萱),比記下Christina還困難;
故事小棧這樣的店名,我可以輕易打出storyinn,卻要搜尋羅馬拼音表才能比對找出ku shih hsiaochan。
堅持中文名,若不拼出羅馬拼音,那就像你看到「竹野內豐」唸的出「 たけのうち ゆたか」嗎?
沒學過五十音的外國人也是得仰仗羅馬拼音才唸得出Takenouchi Yutaka吧!
對我而言,羅馬拼音超難。
我個人認為只是為了在中國方塊字與西方字母拼音法的語言隔閡中搭建友善溝通的橋樑,
因此表示掦棄傳統文化、甚至自我厭惡,也太言過其實了吧!
因為zoe,有人叫我柔依,我覺得挺好的,
因為溫柔依順確實是我所欠缺的,叫久了,說不定我就能變柔依一點。
從英文名字發展出其他有趣的綽號或暱稱,反而拉近同事朋友的距離,讓辦公室的氣氛更年輕活潑。
我不在乎其他國家的人為什麼不取英文名字或是其他國家的人如何看待我取英文名字,
我的家人親戚、求學時期的同學都叫我惠茹,換到國際投資部之後的同事或近期好友叫我zoe,
跟我高中時期的綽號叫小婉君,不過就是一個稱呼,哪那麼嚴重?!
我想起一次幫同事接電話留言:「剛剛有一個VaVaVa先生打電話給你。」
那不還好同事業務往來中只有這位俄國人,否則每個俄國人都叫VaVaVa如何辨識?
試問,像電話留言或日常稱呼時,VLADIMIR ZAKHAROV(俄國人的全名)和zoe何者較具友善性?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