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催眠術
前言:
日語七點50分下課,匆匆收書包下樓,
走到人行道上機車停車格準備回家,車子竟然發不動,
媽媽在前面牽、家悅在車後推,
還好不遠處就有一家機車行,換個電瓶可以發動了,
騎著騎著家悅說肚子餓想吃麵包,讓家悅到途經的7-11選個麵包,
媽媽繼續「趕路」、家悅就在後座啃,
回到家八點半,迅速幫寶貝倆刷牙,上床講晚安故事書,講完一章熄燈就寢。
片刻後,聽到寶貝倆熟睡的呼吸聲,
媽媽火速衝到客廳,九點零三分,還好,只錯過愛上巧克力三分鐘。
媽媽在FB上 PO 這則,好友們好奇著媽媽的催眠術,以下內容於焉產生。
在寶貝倆還是小小孩的階段,因為白天是阿嬤帶的,
而阿嬤即使在媽媽多次溝通後仍無法建立時間觀念及規律生活,
曾經幾次媽媽下班回到家六點半,阿嬤和寶貝倆還在睡「午」覺,
孩子午睡到晚上六、七點才醒來,如何要求他們九點就上床睡覺,
但媽媽本著規律作息的原則,還是會九點熄燈就寢,
睡前儀式不外乎一般父母會做的唱歌、唸詩、數數、講故事、聊天……
即使孩子已經在床上躺了一個小時還睡不著,媽媽也極少動怒,
反而爸爸「睡不著就罰站」這招被媽媽訓斥:
「哪個失眠的人一罰站就想睡,孩子睡不著,父母應該是幫助他、而不是懲罰他……」
或許媽媽從小就沒讓孩子感覺到睡眠的壓力,相信孩子累了自然就睡了,
因此到目前為止,上床睡覺就跟吃飯、遊戲一樣自然而然。
上幼稚園後,孩子在校活動、學習,耗盡體力和腦力,絕對是培養規律作息的大好開始。
媽媽下班回到家六點半前後,一直到睡前中間這段時間,家裡不開電視電腦,
我們會從事閱讀、拼圖、積木、跳棋、畫圖等靜態活動,
若寶貝倆要求跟爸爸玩大猩猩和白老虎,可以玩十分鐘。
八點半準備睡覺,媽媽就著一盞床頭燈開始讀晚安故事書,寶貝倆躺在床上只聽不看,
這時媽媽以溫柔、穩定、速度稍慢、隨著故事情節的音調變化幅度不能太大……開始催眠。
時間長短彈性調整(其實孩子不會精準感覺到講了十分鐘或20分鐘),
但即使媽媽心裡急著看電視,也不能在聲音上顯得倉促、敷衍。
倉促會讓孩子靜不下心、敷衍會讓孩子得不到滿足。
講完一段落,床頭燈也熄掉,連媽媽也在一片漆黑中躺下,
孩子偶有對話,媽媽的回應也要溫柔、假裝帶著濃濃睡意。
萬一孩子話太多了,
媽媽會以「寶貝,太晚了,明天再說吧,媽媽好想睡了!」 終止對話。
通常靜止個十來分鐘就可以聽到孩子熟睡的均勻呼吸聲了!
這陣子,媽媽為了看愛上巧克力,
曾經七點半就開始讀晚安故事書,竟然還看到幾集八點播出的呢!
啊!重點沒說到,一定要把爸爸請出房間,
通常爸爸最先睡著,然後呼吸太大聲(有時真的打鼾)干擾孩子。
要是孩子故意調皮,媽媽只要溫柔地說:
「寶貝,如果你不乖乖睡,就去隔壁房間跟爸爸睡!」家悅和家頤絕對乖乖躺好,
哈哈,媽媽也不知道為什麼在睡覺這件事上媽媽這麼勝出。
孩子睡得早,隔天起得早,起床起得早,晚上自然睡得早……
就這麼循環下去,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
不過,也要歸功於媽媽六點半左右回到家之前,
阿嬤已經幫寶貝倆洗好澡、吃完晚餐,家悅也自己寫完功課了,
孩子如何自動自發寫功課,又是另一個議題了!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