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孩子的字★★★★☆

認得幾個字時,張大春親子之間的識字遊戲比字本身更吸引我,
與其說我學習認字,不如說我沉浸在父親與孩子間的互動與情感
(坊間教養相關書籍多是母親執筆)
這份親情在『送給孩子的字』裡更多、更深刻。

我時時提醒自己:孩子
(不識字)需要媽媽講故事、需要大人接送、引領著認識世界的階段有多可貴,
在他長大一切靠自己之前,我得珍視孩子對我的仰賴與所求。沒想到在書中看到:
有一次我問張宜:「你為甚麼不再問我字怎麼寫了?」她說:「我有字典,字典知道的字比你多。」
我心頭一震,過去我沒虛擲與孩子相處的片刻,未來更要把握。

看書期間一晚接家悅美語下課回家路上,
家悅竟然說:「媽咪,我發現板橋的板和飯飯的飯旁邊的小字是一樣的。」
媽媽開心著自己略懂這個字:「那個一樣的小字是反,相反的反,反怎麼拼?」
家悅:「ㄈㄢˇ」媽媽:「板怎麼拼?」家悅:「ㄅㄢˇ」
媽媽:「那飯怎麼拼?」家悅:「ㄈㄢˋ」
媽媽:「你有沒有發現板和飯的發音都跟反的ㄢ有關?」
家悅再各唸一次驚喜發現:「對ㄟ!」
媽媽說:「所以板和飯的發音都受到旁邊的小字〝反〞的影響,反就叫做聲符、聲音的符號,
旁邊加個木頭就變成木板、加個食物的食就變成飯飯了!」
家悅開始學認字,希望媽媽能或多或少帶領家悅發現國字的奇妙!

看到『吝』那篇:

「你的意思就是說我不能碰到你,是嗎?」張容堅決地點點頭,淚水繼續流著。
「也不能抱你?」「反正你也快抱不動我了。」他繼續頂嘴。
這對話讓我忍不住哭了。
把該篇拿給爸爸看,爸爸竟說:「我看得懂小孩說爸爸快抱不動他,可是前面講字的地方好難,我看不懂!」
這麼好看的書去哪找共鳴啊?!

只是一本講字的書,卻出現諸如:「Part 3 張宜剛上小學、開使用字典的時候」、
P178 副標 將生絲煮熟後經過曝曬」這樣的編排(校對?)錯誤,有點美中不足的可惜。

 

我喜歡的文句摘錄:

身為一個父親,那些曾經被孩子問起:「這是甚麼字?」
或者「這個字怎麼寫?」的歲月,像青春小鳥一樣一去不回來。
我滿心以為能夠提供給孩子的許多配備還來不及分發,就退藏於而深鎖於庫房了。
老實說:我懷念那轉瞬即逝的許多片刻,
當孩子們基於對世界的好奇、基於對我的試探,或是基於對親子關係的倚賴和耽溺,
而願意接受教養的時候,我還真是幸福得不知如何掌握。

……建議過:「我們不要再買玩具了,自己動手做吧?」
「你可以幫我做一個太陽
……
張容說。
「你可以幫我做一個娃娃
…..
」張宜說。
我當時覺得:這真是一個美好的開始。
然而
,美好的開始往往就是瞬間的結束。

上 / 下一篇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