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是最初的老師★★★★
在看了三本關於男孩的陰鬱小說後,
Christine借我這本一位母親前後十年教養兩個女兒的札記。
一般我不愛看這類型的書,
別人的經驗談未必適用於我的實際生活中,
但這本書充滿深厚的情感、精采且與眾不同的學習歷程、樸實的生活智慧(註1),
最重要的,作者對兩個女兒的教養理念深得我心,
有些不謀而合、
有些則希望能取法施予家悅、家頤。
作者的女兒非常優秀,
除了得力於母親的用心盡力外,
在曼谷、台灣、新加坡輾轉求學(暑假還到瑞士)的特殊經歷,
培養出優於台灣填鴨教育下的思考邏輯、行為模式、強韌性格、開放心胸與國際觀,
當然也要天賦異稟的前提下才能激發無限潛能。
闔上書後,我思考著:
家悅、家頤若資質平庸也就得過且過,
但若兩兄弟聰穎過人,
我似乎沒有足夠的智慧與(經濟)能力大加栽培,
那就給他們更多媽媽的時間與關懷吧!
養育你們之後,我才開始懂得探索自己,你們是我成長的靈感
只有非常幸福的人 才能在愛裡相遇 做為親子 或為手足 成為伴侶 識為知己
除了人類以外,似乎沒有其他動物有所謂的三代親情。
能由父母帶領去親近祖輩的孩子,特別幸福,
因為她們可以汲取的情感根源比較深。
媽媽在對待長輩時只是謹記〝孩子有樣學樣〞而盡可能地表現恭敬、禮貌,
但作者以情感根源為由,更具意義。
記錄中我寫樂旂比較多,是因為在養育的路途上,樂旂是我們初為人母的第一個功課,
她總是為我們帶來最新鮮的嘗試與經驗。……
(書旂)教養中我們也參照從姐姐身上得來的舊經驗,
合則用,不合對我們來說也不是緊張的難題。
畢竟是駕輕車就熟路,心情起碼比養第一個孩子穩定輕鬆些。
家悅、家頤之於媽媽,似乎也如此。
註1、
Christine先借我〝廚房之歌〞,
但該書賞心悅目外,我的心得較少;
此書在孩子學校記錄方面,
有點類似「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看看國外教育如何啟發孩子、引領孩子,
值得學習。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