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琴人★★★★

   

作者在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屠殺猶太人的浩劫中,過了五年非人生活的寫實紀錄,同樣的題材我想到兩部電影:「消失的1945」與「美麗人生」。

「消失的1945」因為是由五名當事人對著鏡頭回憶述說,不堪回首的過往讓當事人驚惶依舊、涕泗縱橫,加上紀錄片的歷史畫面遠遠超過我能想像的殘忍狠毒,沉重陰霾即使影片結束仍久久無法散盡。

「美麗人生」過於樂觀的表達方式,讓人笑中帶淚,卻無法讓這個歷史悲劇發人深省,也讓我無法想像在那樣慘絕人寰的迫害中如何在第二天醒來發現自己仍活著時抱存希望與感激。

「戰地琴人」剛好是兩者間的中庸版,一方面是作者冷靜客觀、像轉述朋友的故事般的描述、二方面可能是書本上的文字讀來不似電影那麼有影響力、渲染力。後來知道根據此書改編的電影在2003年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男主角及改編劇本三項大獎,我會去找找這部影片看看透過導演手法(註)、演員詮釋及戰爭場面給我如何的震撼力。

書中特別收錄德國納粹軍官偉曼何斯費的日記,他的國籍身分算是作者的敵人、但卻在危急存亡關鍵成為作者的救命恩人,他的日記代表著部分良善的德國人,收錄在書後彰顯此書不以挑起歷史的仇恨,而在詳實紀錄的用意。

闔上書本,我想知道希特勒的生平、猶太人的背景淵源,是什麼原因造成如此扭曲的人格特質與種族歧視、非要將猶太人種滅絕不可的「深仇大恨」?我不了解,但簡單的查詢相關資料後,我想除非我唸個歐亞史或人權或二次大戰前後各種主義等相關研究所,這個問題太困難複雜了,孕婦還是輕鬆唸閒書、做學問太辛苦了!  

 

導演Roman Polanski本身也是猶太人,九歲奇蹟逃離集中營後,為了生活在波蘭四處流浪的成長歷程對其心理層面的影響,造成他日後作品充斥著殘暴等爭議性話題

上 / 下一篇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