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悅Y5M9
一天下班前接到老師電話,老師輕描淡寫地說家悅跑步跌倒、人中受傷,當下有冰敷處理。
媽媽回家一看,人中輕微擦傷、但上門牙牙齦黑青淤血腫脹,
若不是上門牙(換牙搖晃請牙醫)拔除,這一撞肯定把門牙撞斷。
家悅描述過程確實是遊戲跑步意外,但滿口血讓媽媽光聽就覺得心驚膽跳,家悅竟然沒哭。
媽媽擔心著會不會影響恆齒的生長,隨著消腫、淤青淡去,現在兩顆上門牙已經冒出頭了(註1)。
偶爾媽媽會問:「今天在學校有被老師叫名字嗎?」
家悅竟然回答:從上次跌倒後就沒被老師叫過名字了,跌倒之後覺得自己要乖一點了。
家悅左手大拇指長了一顆病毒疣,醫生說液態氮處理會有一點疼痛,
連續四、五週每週去治療一次到現在還沒根除,但每回家悅大氣不吭一聲,醫生護士老是誇讚家悅勇敢。
爸爸說家悅應該遺傳了媽媽的疼痛忍耐度,打麻醉拔牙、跌倒受傷或是液態氮處理都能忍耐,
不過媽媽認為心理建設也很重要,
媽媽事前會讓家悅知道有一點痛、但忍耐一下馬上就結束,不忍耐、沒法順利進行,反而會拉長疼痛時間。
懇親會上老師說家悅愈來愈皮,媽媽到校了解時,老師說了一例:
有一次阿嬤帶弟弟來接家悅,阿嬤要家悅穿外套、家悅說不要,
或是打弟弟的安全帽,老師認為不禮貌、不可以而指正家悅。這點媽媽倒是從沒跟家悅提過。
就媽媽的觀察,每週一阿嬤一來,家悅會說:「阿嬤,我要給你一個驚喜。」
然後就把週末爸媽帶孩子去玩、去買的東西展現給阿嬤看,例如去瓶蓋工廠換的紙風車DIY後的成品。
幼稚園本學期的主題:我們的社區,
除了每個孩子回家功課_利用資源回收創作社區(爸爸在家悅的構想下幫家悅做了一棟四層樓),
學校還會把孩子個別的作品集合起來,
陸續聽家悅回家跟媽媽說:「我今天本來要帶阿嬤去廟裡看我的作品,但是去的時候已經收起來了。」、
「今天我有帶阿嬤去廟裡看到立體社區了!」……
老實說,家悅主動跟阿嬤分享大小事,連媽媽都做不到(媽媽只說重要的事),
至於打弟弟的安全帽,就像在家裡打家頤的屁股一樣,
從來不會把弟弟打哭、只會讓弟弟跑來跟媽媽告狀:「媽咪,哥哥打我屁股。」時跟媽媽一起偷笑。
每週一堂課五十分鐘的日語學習,媽媽看家悅學習漸趨穩定,延長為一堂半七十五分鐘、中間不休息,
媽媽不擔心家悅的專注持續力、倒是擔心家悅會太累,畢竟已經在幼稚園上整天了,
還好家悅每次去上課都精神奕奕、下課後也都說不累。
五十音片假名、平假名的本子都學完了,昨晚開始換基本會話的課本了,
媽媽從沒預期學習效果,但媽媽很欣賞家悅的學習態度:認真、持續。
昨晚日語下課,一對詢問課程時間費用的年輕男女跟我們一起搭電梯下樓。
年輕人問:「他(指家悅)這麼小就來學日語喔?」媽媽概述家悅學習日語的起因,
年輕人寒喧著學了多久這類問題後結語:「他(指家悅)長得很像日本人ㄟ。」這…….是因為小眼睛嗎?
家悅個性比較拘謹,不熟的人、家悅從不主動攀談,讓人很難想像家悅在家玩到笑岔氣的模樣;
幸好家悅還不至於趨避、抗拒,家悅會默默在旁觀察,不熱情、也不冷漠,
就像參加媽媽公司部室旅遊,幫忙串烤肉食材、吃烤肉、捏黏土、領禮物都能參與,
只是不會跟別的孩子互動,大人過來關心也緊閉著嘴不說話。
或許爸媽本身也不是快熱的人、耳濡目染所致吧!
每晚,家悅還是會等家頤睡著,再叫媽媽換躺在家悅身旁睡覺。
跟家悅窩在同一件被子裡,媽媽總能記起家悅還是小baby時醜得可愛的模樣,
再想起家悅畫畫圖被家頤亂塗、堆積木被家頤搗亂而大聲制止卻從不動手的生氣模樣,
阿嬤晚上有事、爸爸又晚回家、小家頤不想去阿公家,家悅竟然提議:「那我帶家頤去上日語好了!」……
家悅慢慢長大了,沉穩、懂事、體貼、善良、愛家人也被家人所愛,
媽媽總有種感覺:全家的生活在某時某刻繞著爸爸、媽媽、家悅或家頤運行,
而全家以家悅為中心繞著協和運行的時刻最多。
註1、小baby階段先長的下門牙,換牙時也最先掉,目前恆齒已經長得差不多了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