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月明★★★★★

過去我對台灣歷史所知,淺薄不說、更是零落。

但此書真的宛如茫茫滄海上的皎潔明月、清晰指引。

朱和之親自探訪數個攸關台灣歷史之要地,

當我納悶著為什麼去(日本)平戶、長崎、甚至名不見經傳的小鎮_荻,

即便是關渡、八通關古道我也去過,但朱和之去的目的絕不僅於看夕陽、賞瀑布,

你會訝異這些地方與台灣的千里情緣,

就這樣隨著書中一地接一地,墜入每一處與台灣的歷史淵源,

到底了、再陷入另一處歷史淵源,每一處其來有自、風景殊異,如此反覆。

全書閱畢,我深深舒氣,這就是我生於斯、長於斯的台灣啊!


我沒有能力評斷此書的歷史考究及史料依據,

但我不是要做論文研究,書中的深度對我而言已經足夠,

我喜歡朱和之從荷蘭、日本或明清等等不同的角度看台灣,

像以台灣為圓心、從圓周上不同的點作360度的解析,

更重要的他不是在記歷史事件、而是在說歷史故事般地讓人不用行萬里路卻能盡享閱讀樂趣、增長歷史知識。

很湊巧地,在看完〝三世人〞後接著看〝滄海月明〞,

感覺像聽了一個台灣在地的故事(三世人)後,

有人(滄海月明)用更多小故事將台灣的歷史背景抽絲剝繭,讓我輕而易舉知道了來龍去脈、前因後果。

如沐春風,超讚!!!


古蹟穿過重重的時空帷幕來到現代,身上帶點傷總是難免的,

只要還沒有嚴重到無法修護維持,這些傷口也就如老人身上的皺紋一樣,能夠向我們顯示歷練與智慧。

真正讓人不堪的,不在古蹟的荒墟,而是在於人們對古蹟和歷史的隔閡。


我們的歷史記憶,在歷朝主政者的手中,一次又一次被迫作選擇性的遺忘,同時並接受翻模鑄造的認識。

認識的焦點在東瀛、在神州,就是不在這座島嶼。


人生有多少缺憾,進香路上就有多少足跡。

朝聖時每一個苦痛的步伐,都消解著一分俗世的苦痛。


龜山社中遺址旁有一處展望台。

在這裡,我第一次望見完整的長崎港,只見環山擁一水,港道深深伸展在陸地中,端的是適於避風停泊的良港。

剎那間竟有點感動,坂本龍馬就是在這裡看見了長崎,而鎖國兩百餘年的日本,從長崎看見了世界。……

為日本吞吐經濟,吞吐思維,長崎最終為日本吞下了人事間最熾熱難嚥的苦楚(原子彈)……

希望長崎的人們,永遠能夠像這樣傻呼呼地轉來轉去。


碉堡是真的,情景卻如此奇幻。

戰場上的殺戮殘酷真實,戰爭的本質卻叫人捉摸不清。


金門人承受了人類史上最激烈的砲戰轟擊,

硝煙還未散盡,他們已經撿起彈片鍛成菜刀,銳利地料理著每一餐菜食。

金門人更把血沃的田園翻鬆,種下勁直的高梁,然後把這一切釀成叫人酩酊的醇醪。……

背包裡,只帶著金門陳年的醉意。


(烏特勒支丘)這裡不僅僅是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的現場,也是時光洪流中無數卑微生命的肉身歸宿。

歷史何其沉重巨大,個體如許輕盈渺小。

歷史乃是個別生命歷程涓滴匯聚的洪流,卻又衝擊擺弄著每個人的命運。

上 / 下一篇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