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堂鋼琴課
回應家悅「我對美語有興趣」的第一個嘗試:鋼琴,9/1(三)上第一堂課。
前一晚在家悅書包放了個麵包,
還演練在娃娃車將家悅送抵音樂教室(約17:40)到六點上課間的空檔把麵包拿出來果腹。
當天17:50媽媽致電音樂教室,主任說家悅正在吃麵包,媽媽放了第一下心,
趕到教室六點十分,從教室外看到家悅和老師的互動學習,又放第二下心。
六點半老師換教另一個學生(註1),留家悅一個人在琴房繼續練習,
媽媽觀察家悅有在練習,儘管間或抓頭、伸手、翻書等感覺快沒耐性的動作,
但媽媽擔心著自己若中途出現、可能會讓家悅更不想練習,於是又回到走道一端的座位等待。
聽到開門聲音,媽媽從座位走向琴房,看到家悅從琴房出來背對著媽媽往裡走(想去找老師),
隔壁琴房老師看到家悅出房關心、家悅的老師也聽到聲音緊接著從另一間琴房走出來,
家悅竟然淚眼汪汪對兩位老師說:「我想找媽媽。」
媽媽這才向前抱住家悅,然後落荒而逃似的跟老師道歉後離開。
不論家悅「我想學打鼓」、「爲什麼我要學鋼琴」任何說詞都不成理由,
媽媽認為家悅那麼小,一個人從娃娃車到音樂教室_完全陌生的人與環境,
老師一走,一個人在琴房裡無依無靠,
而老師在書本上標註注音符號、殊不知家悅根本連ㄅㄆㄇㄈ都還沒背完……
這些對家悅而言都太為難了。
媽媽說服家悅再上三堂課、沒興趣就別學了,
沒想到一回到家洗好澡,家悅竟然說要寫鋼琴老師出的作業,
媽媽推說家悅今天太累了,明天再寫;
第二天媽媽下班一回到家,家悅就要媽媽幫忙唸題目讓家悅把作業完成。
週末讓家悅用家裡的電子琴練習,家悅有一搭沒一搭地、媽媽也就不勉強了。
9/8第二堂課,五點40分主任打電話來說家悅正在吃麵包,
沒想到五分鐘後家悅又請主任打電話給媽媽。
家悅哽咽:「媽媽!」
媽媽:「你怎麼哭了?」
家悅:「可是我還是想見到你!」媽媽安撫後掛上電話。
六點十分趕到教室,敲敲琴房門打斷老師,跟家悅說「媽媽來了,就在外面等」
六點半老師帶家悅出琴房,跟媽媽說老師講的家悅都有記得、指法練習也都會,
但因為家悅不想繼續練琴、就直接回家了。
一出教室,家悅:「我不用練習也都會!」
媽媽問:「那你現在對鋼琴有興趣嗎?」
家悅:「有興趣」
媽媽在趕去教室的途中,還思索著退費的可能性是多慮了。
媽媽從沒預期家悅能有多大的學習效果,也不認為家悅具音樂天份,
至少第一個月(四堂課)已經完成一半,上完後再讓家悅自行評估對鋼琴的興趣,
少了第一次的陌生害怕也能較客觀,有興趣就繼續、順其自然。
註1、
媽媽選擇一對二:一個老師教兩個學生,
學生A先上半小時課、再自行練習半小時;學生B先練習再上課。
畢竟要家悅專注一個小時太辛苦了、loading也太重了!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