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藍儂這麼近

我總覺得自己出生的年代不太早、不太晚。
1945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於兩顆原子彈、1947二二八事件、1949大江大海……
我不用經歷那些戰爭苦難和政治迫害,卻還能活生生地接觸親身經歷過的人,
例如寶貝倆的阿祖就是從北京輾轉來台後生了爺爺,
後與在南洋打仗的丈夫會合生了二叔公、三叔公,再到爸爸那代、再到寶貝倆。
例如見證了台灣民主發展歷程。
例如
披頭四 1960~1970 成就了搖滾樂史上無人能及的天團紀錄,音樂影響持續至今。
例如
1963年出生的Micheal Jordan,在 1990年前後,
爸爸高中、連對體育新聞相當遲鈍的媽媽也在大學守在電視機前觀看精采賽事
……
這些歷史、人物離我好近,總讓我想深入探究。

我讀著昨日書、地下鄉愁藍調/馬世芳、給所有明日的聚會/陳德政,
喚醒我中學時期沉浸西洋音樂的記憶,
我不算搖滾樂迷,但有些不那麼吵的搖滾樂曾讓外表拘謹嚴肅的我,容有內心激情吶喊的一塊。
對披頭四也不算如數家珍,但有一些經典名曲百聽不厭,甚至隨著年紀聽出不同感觸。
我想起國中擔任午間音樂廣播員,從陌生同學手中接過披頭四
的卡帶,她想請我播Love me do
我好奇著:
the Beatles怎麼這麼剛好翻成披頭四,一如卡帶封面上四名團員的披頭造型?!
Love me do 的歌詞旋律簡單、直接、明快、跟一般情歌的柔美淒婉全然不同,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披頭四;
我想起高中站在教室走廊,看著操場上樂儀隊排演
HeyJude
當時樂音飽滿在午後徐風中吹拂著我、心底一震一顫。

搖滾天空:約翰藍儂少年時代 Nowhere Boy

約翰藍儂從五歳開始由親生母親的姐姐
_咪咪阿姨_撫養長大,
他知道親生母親是誰,卻不知道為什麼要叫親生媽媽「阿姨」,
一直到
17歳才發現媽媽就住在步行可及的鄰坊,再婚、兩個小女兒,另組一個家庭。
但至少住在附近可以常去找媽媽,媽媽就在此時啟蒙了約翰藍儂搖滾樂和吉他。
在所有過往秘密都談開了、關係修復了,母親卻車禍身亡,
這一震撼讓約翰藍儂更寄情於搖滾樂和吉他,也更肯定咪咪阿姨是他唯一的親人,

1960
年離開家鄉赴德國漢堡演出至1980年遭槍殺身亡這段期間,每個星期都會打電話給咪咪不間斷。
咪咪的撫養、媽媽的啟蒙,缺一都造就不出約翰藍儂。

【跳過1960~1970,約翰藍儂20~30歳,
很多
30歳的年輕人尚無法詳確勾勒自己的將來,披頭四已經鞠躬謝幕了。】

紐約城瞬間 Lennon NYC

披頭四解散後,約翰藍儂與小野洋子在紐約找到自我與自由,沒有狗仔跟蹤、媒體評論或歌迷追逐。
只是藉由公開演出宣揚反戰主張,險被美國政府驅逐出境,
1972年尼克森總統連任似乎意味著驅逐出境有理、和平主張落敗,約翰藍儂大受打擊,
與小野洋子分居更雪上加霜,終日酗酒、醉生夢死,
一直到
1974年在Elton John的演唱會上表現嶄新奮發的自己才挽回小野洋子的心。
1975年生了兒子Sean,約翰藍儂隱退成為全職家庭主夫,
面對平凡人所面對的日常生活問題讓他感受前所未有的踏實,
重返歌壇的第一張專輯是在
19801117發行的Double Fantasy
與妻子小野洋子採一人一首的編排方式連袂錄製,專輯大獲好評讓約翰藍儂重拾信心,
卻在
1980128在自家住宅前街道遭到槍殺。結束!

40歳的人生,
20年,阿姨姨丈取代親生父母的缺憾造就其叛逆不羈,
中間
10年披頭四的黃金歲月,後10年起起落落、在幸福的極致結束。
是不是生於破碎家庭更能觸發一個人的深層情感轉化為創作動力?
是不是沒興趣讀書才能專注探尋天賦與興趣?
我不知道,但我確信:天賦、想法、意念及行動,決定人生;
曾經揚名立萬,卻在自已刷卡買一件衣服或餵奶換尿布陪孩子成長的簡單平凡中獲得踏實喜悅

成功與快樂的定義,因人而異。

上 / 下一篇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